- 产业信息门户

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全景速览: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提升[图]

摘要:

一、发展环境:政策经济双重推动,汽车电子发展前景广阔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汽车电子相关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和引导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升级。

二、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稳定增加,汽车电子渗透率逐步提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人们对于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仍然在不断深化,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电子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增加的走势。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进加快,汽车电子行业覆盖汽车用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领域增多,我国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三、市场格局:外资汽车电子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企业竞争形势激烈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国绝大部分汽车电子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缺乏技术积累,缺少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也相对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国内产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汽车电子市场。而国外汽车电子巨头均已进入中国并全面布局,几乎垄断了核心技术领域,这一切对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体量高速增长期转向结构转型升级期。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

四、发展趋势:行业整合度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上涨

近几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新四化”变革以及整合的阶段,技术快速迭代,竞争者多样化,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问题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行业加速整合,整车市场格局、产业链合作模式均在快速转变。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发展,从高端到中低端、从新能源车到燃油车全面覆盖,市场渗透率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提升。

关键词:汽车电子发展环境、汽车电子发展现状、汽车电子市场格局、汽车电子发展趋势

一、发展环境:政策经济双重推动,汽车电子发展前景广阔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由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滑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及元器件,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较多,包括电子元件厂商、晶圆制造厂商、封装设计厂商等,主要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零部件及元器件的生产。产业链中游主要由系统集成商构成,负责整合上游零部件及元器件,进行系统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包括车辆联网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整车环节,以各类车企为主,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当前汽车电子本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海康威视、吉利控股集团等。

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及元器件,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较多,包括电子元件厂商、晶圆制造厂商、封装设计厂商等,主要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零部件及元器件的生产。产业链中游主要由系统集成商构成,负责整合上游零部件及元器件,进行系统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包括车辆联网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整车环节,以各类车企为主,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当前汽车电子本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海康威视、吉利控股集团等。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我国电子汽车行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汽车电子相关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和引导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升级。其中,2021年12月由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到2022年2月,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亟需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2021-2022年6月,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如下: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我国电子汽车行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汽车电子相关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和引导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升级。其中,2021年12月由国务院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到2022年2月,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亟需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2021-2022年6月,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如下:

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电子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各省市针对本省市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汽车电子发展激励政策。其中河北省在2022年5月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动汽车电子及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提高智能运输和智能出行能力。辽宁省在2022年1月发布《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化,打造新一代汽车,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产业;开发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产品或零部件,打造大连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2021-2022年中国部分省市政策中关于汽车电子的相关建设重点或任务如下:

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电子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各省市针对本省市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汽车电子发展激励政策。其中河北省在2022年5月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动汽车电子及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提高智能运输和智能出行能力。辽宁省在2022年1月发布《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化,打造新一代汽车,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产业;开发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产品或零部件,打造大连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2021-2022年中国部分省市政策中关于汽车电子的相关建设重点或任务如下: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且购买力不断增强,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整体呈同步上升趋势。其中,汽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2902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3万辆,同比增长4.78%,香蕉2012年汽车年产量增长了725万辆。全国汽车销量也在2017年达到峰值2888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627万辆,同比增长3.79%,相较2012年汽车年销量增长了696万辆。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为汽车电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且购买力不断增强,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整体呈同步上升趋势。其中,汽车产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2902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3万辆,同比增长4.78%,香蕉2012年汽车年产量增长了725万辆。全国汽车销量也在2017年达到峰值2888万辆,到2021年全国汽车销量为2627万辆,同比增长3.79%,相较2012年汽车年销量增长了696万辆。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为汽车电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报告: 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二、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稳定增加,汽车电子渗透率逐步提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人们对于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仍然在不断深化,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电子在未来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最快,达到近19%。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为8894亿元,同比增长10.01%,相较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了3494亿元。据预测,2022年全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人们对于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仍然在不断深化,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电子在未来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最快,达到近19%。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为8894亿元,同比增长10.01%,相较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了3494亿元。据预测,2022年全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

在互联网、数字化、娱乐、节能、安全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不断提升。据统计,202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占比为34.32%,相较1990年占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随着未来汽车电子的研发技术提升和优化升级,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和系统的价值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将达到近50%。

在互联网、数字化、娱乐、节能、安全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不断提升。据统计,202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占比为34.32%,相较1990年占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随着未来汽车电子的研发技术提升和优化升级,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和系统的价值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将达到近50%。

从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中主要细分产品竞争激烈,所占市场份额比重相差不大。其中,动力控制系统所占比重最大,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整体市场的26.7%;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分别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22.8%、21.8%。

从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中主要细分产品竞争激烈,所占市场份额比重相差不大。其中,动力控制系统所占比重最大,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整体市场的26.7%;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分别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22.8%、21.8%。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进加快,我国汽车电子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汽车电子行业覆盖汽车用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领域增多。从中国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市场渗透率情况来看,目前后倒车雷达、中控屏幕、驻车影像系统、巡航系统的应用广泛,其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86.3%、85.6%、78.5%、72.6%。除此之外其他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渗透率均在40%以下,如前倒车雷达、液晶仪表盘、碰撞预防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7.5%、34.7%、33.8%、26.7%,虽然其渗透率相对较小,但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升级,未来其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进加快,我国汽车电子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汽车电子行业覆盖汽车用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领域增多。从中国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市场渗透率情况来看,目前后倒车雷达、中控屏幕、驻车影像系统、巡航系统的应用广泛,其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86.3%、85.6%、78.5%、72.6%。除此之外其他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渗透率均在40%以下,如前倒车雷达、液晶仪表盘、碰撞预防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7.5%、34.7%、33.8%、26.7%,虽然其渗透率相对较小,但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升级,未来其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三、市场格局:外资汽车电子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企业竞争形势激烈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国绝大部分汽车电子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缺乏技术积累,缺少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也相对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国内产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汽车电子市场。而国外汽车电子巨头均已进入中国并全面布局,几乎垄断了核心技术领域,这一切对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的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外资厂商仍然处于市场垄断地位,这些外资大厂同时也是全球的主力汽车电子生产厂商,主要有博世、德国大陆、德尔福、电装、现代莫比斯和法雷奥。其中博世、德国大陆、电装、德尔福占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份额的比重分别为12%、11%、10%、8%,四家外资企业合计占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份额的41%。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格局呈现着外资汽车电子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企业竞争形势激烈的局面。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体量高速增长期转向结构转型升级期。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增长走势。2017-2021年期间,中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由36.63万家增长至154.64万家,期间增长幅度超过118万家。其中,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19涨幅明显,2020 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小幅下降,但随着疫情好转和国家政策支持,2021年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再次迎来较大幅度增长。据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到158.61万家。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体量高速增长期转向结构转型升级期。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以及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增长走势。2017-2021年期间,中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由36.63万家增长至154.64万家,期间增长幅度超过118万家。其中,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19涨幅明显,2020 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小幅下降,但随着疫情好转和国家政策支持,2021年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再次迎来较大幅度增长。据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到158.61万家。

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17-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营业收入整体上呈增长走势。其中,两家企业在2018年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原因是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中控类产品配套的部分车型销量下降、产品价格调降以及新项目进度延迟。2020年受疫情冲击和汽车市场变化,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但德赛西威仍实现了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2021年国内疫情散发、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汽车行业仍实现了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众多汽车电子企业紧抓市场机会,克服原材料供应紧张、成本上涨等经营压力,订单开拓持续增长,量产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交付,成本管控效果良好,带来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其中2021年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9.46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近5亿元。德赛西威在2021年的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95.69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35.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两家企业经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营业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华阳集团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16.03亿元,同比增长19%;德赛西威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达到64.07亿元,同比增长57%。

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17-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营业收入整体上呈增长走势。其中,两家企业在2018年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均出现负增长,原因是2018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中控类产品配套的部分车型销量下降、产品价格调降以及新项目进度延迟。2020年受疫情冲击和汽车市场变化,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但德赛西威仍实现了汽车电子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2021年国内疫情散发、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我国汽车行业仍实现了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众多汽车电子企业紧抓市场机会,克服原材料供应紧张、成本上涨等经营压力,订单开拓持续增长,量产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交付,成本管控效果良好,带来了公司经营业绩的大幅提升,其中2021年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9.46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近5亿元。德赛西威在2021年的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95.69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35.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两家企业经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营业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华阳集团电子业务营业收入为16.03亿元,同比增长19%;德赛西威电子业务营业收入达到64.07亿元,同比增长57%。

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情况来看,2017-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盈利情况较好,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华阳集团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在2017年达到峰值25.85%,到2021年其毛利率为21.19%。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样在2017年达到峰值25.78%,到2021年其毛利率为24.6%。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8%、24%,相较之下德赛西威的盈利能力更强。

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重点企业盈利情况来看,2017-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盈利情况较好,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均保持在20%以上。其中,华阳集团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在2017年达到峰值25.85%,到2021年其毛利率为21.19%。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同样在2017年达到峰值25.78%,到2021年其毛利率为24.6%。2022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的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8%、24%,相较之下德赛西威的盈利能力更强。

四、发展趋势:行业整合度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上涨

1、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渗透率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汽车消费意愿将继续提升,国内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取得创新发展与突破,国家对汽车电子产业给予重视和支持,社会企业对汽车电子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使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汽车电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节能性需求的增加,以汽车电子为核心设备系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汽车电子技术作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的基础核心,将迎来广阔的需求空间。汽车电子供给端有保障,需求端呈增长,将共同推动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猛扩张,未来一段时期汽车电子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

2、汽车电子行业整合度提升,产业合作更加密切

近几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新四化”变革以及整合的阶段,技术快速迭代,竞争者多样化,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问题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行业加速整合,整车市场格局、产业链合作模式均在快速转变。随着用户对驾乘体验安全、舒适、高效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整车系统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算力要求也越来越强,同时需要突破带宽瓶颈、保证功能的安全性以及实时性,为此智能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步升级演变,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的技术壁垒快速提升,产业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3、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提升

近年来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显。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发展,从高端到中低端、从新能源车到燃油车全面覆盖,市场渗透率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提升。此外,一方面受汽车行业波动、汇率波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供应短缺、新冠疫情的影响等,将推动汽车电子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步入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安全、节能、环保等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汽车电子技术主导着汽车产业进步的方向,未来机车技术的竞争将越来越多表现为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因而汽车电子企业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汽车电子业务的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从而提升汽车电子设备及系统的价值与竞争力,最终也将推动汽车电子在整车价值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99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共十五章,包含2024-2030年汽车电子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 )。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开云app存款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