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与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被人们称为“四谱”,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药学、医学、农业、环境、矿业、材料学等学科,目前核磁共振与红外、质谱仪等其他仪器配合,已鉴定了十几万种化合物。核磁共振波谱仪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推动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增加,使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规模达12.91亿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比逐年提升,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产业链、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市场规模、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企业竞争梯队
一、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概述
核磁共振波谱仪(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是指研究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也可进行定量分析。其工作原理是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时,将发生核能级的跃迁,即产生所谓NMR现象。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时,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按仪器测定谱线宽度条件,核磁共振波谱仪可分为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和宽谱线核磁共振谱仪。前者只能测液体样品,谱线宽度可小于1赫,主要用于有机分析。后者可直接测量固体样品,谱线宽度达10赫,在物理学领域用得较多。按谱仪的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普通谱仪)和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前者是指射频频率或外磁场强度是连续变化的,即进行连续扫描,一直到被观测的核依次被激发发生核磁共振。后者是指射频振荡器产生的射频波以脉冲方式将样品中所有化学环境不同的同类核同时激发,发生共振,得到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再经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可观测的核磁共振图谱。
核磁共振现象于1946年由E.M.珀塞耳和F.布洛赫等人发现。随着技术的进步,核磁共振波谱仪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研究。1953年,美国Varian公司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商品化NMR谱仪,随后,Varian公司在1964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使用超导磁场的NMR谱仪,频率达到200MHz,磁场强度为4.74T。1969年,Varian公司又生产了第一台傅立叶变换NMR谱仪,频率为100MHz,磁场强度为2.35T1。进入20世纪70年代,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技术进一步发展。1976年,R.R. Ernst等人确立了二维谱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近代NMR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新技术。1977年,美国科学家Raymond Damadian研制成功第一台人体核磁共振断层成像仪(NMR-CT),这标志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诞生。进入21世纪,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技术不断进步。2000年,Varian公司生产出第一台900MHz的超导NMR谱仪,进一步提高了NMR谱仪的性能和精度。2013年,中国首款1.5T核磁共振仪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仅仅两年后3.0T核磁共振仪也问世了,技术水平直逼国际前沿。2018年,中科牛津实现了4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产业化,并开始国内销售。2024年8月,中科牛津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攻克了14万高斯稳态高场超导磁体这一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至此,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仅有的三个实现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制造且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发的国家之一。
相关报告: 发布的《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产业链
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产业链上游包括氦气、低温超导材料、不锈钢、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以及射频发生器、接收器、信号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其中,低温超导材料是制造超导磁体的关键材料,其能够在极低的温度下展现出超导性,从而大幅降低磁体中的电阻和能量损耗,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新型低温超导材料不断涌现,如铌钛合金、铌锡化合物等,为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原材料。中游为核磁共振波谱仪研发制造。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主要服务于医药、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地质勘探、考古学、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
三、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强磁场超导核磁共振仪大大提高了仪器灵敏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迅速扩展。核磁共振波谱仪器也从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发展为脉冲傅立叶变换波谱,从传统一维谱到多维谱,技术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也发越广泛。核磁共振波谱仪NMR与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被人们称为“四谱”,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药学、医学、农业、环境、矿业、材料学等学科,目前核磁共振与红外、质谱仪等其他仪器配合,已鉴定了十几万种化合物。核磁共振波谱仪技术不断进步,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推动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增加,使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规模达12.91亿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比逐年提升,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目前,NMR技术应用主要基于超导磁体的高场波谱仪,其场强最高可达11T。但在我国,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依赖进口。截至2018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市场保有量约为1800台,其中进口仪器厂商份额高达97%,国内仅有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核磁共振波谱仪生产、销售业务,且出厂自中科牛津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仅有50台。随着国家政策及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仪器厂商积极参与核磁共振技术转化,叠加用户对国产仪器的认识和接受度持续提高,我国核磁共振波谱仪研发生产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我国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保有量达3000台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10.76%。
四、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竞争格局
从产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德国布鲁克(Bruker)、日本电子、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等进口品牌仍是国内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的主导者,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产品种类丰富,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在核心零部件以及商品定价上拥有较高的话语权,位居市场第一梯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核磁共振波谱仪厂家如纽迈分析、寰彤核磁、中科牛津、国仪量子等,不断突破高端技术,用高性价比产品赢得用户,从而在中国中高端仪器市场上稳占脚跟,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核心零部件生产及加工厂商,其通过贴牌代加工生产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通过技术升级创立自有品牌,逐渐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并且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
五、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发展趋势研判
1、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未来,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和科研领域对高质量分析需求的提升,核磁共振波谱仪在科研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领域,核磁共振波谱仪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同时,除了传统的化学、生物和医学领域外,核磁共振波谱仪在新材料、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多领域、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的发展。
2、核磁共振波谱仪逐步实现国产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磁共振波谱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逐渐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未来,国内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特别是在高性能磁体、探测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方面,将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和突破,以促进高端核磁共振波谱仪实现国产化。
3、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品牌间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变化。国内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服务优势,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我国核磁共振波谱仪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国各精密仪器将陆续布局核磁共振波谱仪研发生产,扩充产品线,提升品牌竞争力和知名度,而这一趋势将加大我国核磁共振波谱仪市场竞争,从而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共十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上下游主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25-2031年中国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行业投资前景研究及销售战略分析等内容。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 )。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