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2025年2月,中国同业拆借成交金额为43598亿元,环比下降14.31%,同比下降31.28%。同期,中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5%,环比增加0.09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10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呈现出成交金额下降与利率上升的双重特征,反映出市场资金需求的阶段性收缩,部分与春节假期效应、季初资金回笼以及市场预期调整等因素有关。
相关上市企业: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中信银行(601998)、光大银行(601818)、民生银行(600016)、
相关企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市场规模、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现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业务。这种业务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区别于面向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业务。按业务性质分类,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可以分为同业融资业务、同业投资业务两大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的初始阶段,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同业业务主要由国有银行之间开展,目的是调节资金头寸和平衡流动性。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标志着银行业开始迈向市场化。1980-1996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成立,完善了国有银行体系。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的初步发展阶段,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同业业务规模扩大,市场主体增多,包括城商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发布,为银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1996年,银行间市场系统(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为同业业务提供了更多交易平台。
200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中期的快速增长阶段,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同业业务形式逐渐丰富,包括同业存单、同业拆借、回购业务等。2006年,中国建立了同业拆借市场,进一步促进了银行之间的资金交易。2009年,《商业银行同业拆借管理办法》发布,规范了同业拆借业务的开展。
2010年代中期至今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同业业务的监管和规范,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同业业务回归本源。2013年,央行实施存款准备金率差异化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2014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制定多项规范性文件,对同业业务进行专项整治。2016年,《商业银行同业存单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同业存单市场。2017年,银监会加大对同业业务违规经营、监管套利、脱实向虚等问题的专项整治。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推动同业业务规模有序收缩。同业业务进入平稳规范发展期,存量风险逐步压降,增量风险得到有效遏制,脱实向虚、层层嵌套等通道业务显著减少。
三、行业产业链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资金供给方、IT技术服务商与支付平台等,其中资金供给方包括中央银行、其他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参与者(如投资者、金融机构等)。这些资金供给方为同业业务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IT技术服务商与支付平台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渠道,满足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产业链中游为同业业务的核心参与者,主要包括各类商业银行等。产业链下游为同业业务的资金需求方或服务对象,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客户、金融市场投资者等。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
四、相关政策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与推动,这些政策旨在规范市场、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促进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碳核算、气候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有效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深入推进,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规模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此外,该方案鼓励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加强互动交流,支持有能力的银行保险机构向同业和客户输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能力。要与国内外同业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参与制定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和标准,提升绿色金融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该方案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指明了发展方向,推动业务转型与创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同业合作与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披露,助力国家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五、行业现状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正处于监管趋严与业务创新并行的阶段。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同业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工具。通过同业拆借、同业存款等业务,商业银行能够灵活调配资金,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同时,同业业务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有助于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对同业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旨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促使商业银行在开展同业业务时更加注重合规性,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2025年2月,中国同业拆借成交金额为43598亿元,环比下降14.31%,同比下降31.28%。同期,中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5%,环比增加0.09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10个百分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呈现出成交金额下降与利率上升的双重特征,反映出市场资金需求的阶段性收缩,部分与春节假期效应、季初资金回笼以及市场预期调整等因素有关。
2025年2月,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呈现出不同银行类型之间的成交金额和利率差异。具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拆借成交金额为1.78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1.9073%。其成交金额在各类银行中位居首位,反映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中的活跃度较高,且其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表明其资金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同期,大型商业银行同业拆借成交金额为1.35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1.9202%。同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同业拆借成交金额为1.32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1.9696%。其利率水平在各类银行中最高,反映出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成本上面临一定压力,与这些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有关。同期,城市商业银行同业拆借成交金额为1.03万亿元,其加权平均利率为1.9323%。其成交金额相对较少,但利率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显示出城市商业银行在同业市场中的稳健性。
总体来看,2025年2月不同类型银行的同业拆借市场表现反映了各自的资金需求、市场策略和资金成本管理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规模和市场优势,保持了较高的成交金额和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而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则面临较高的资金成本。城市商业银行则在稳健经营中寻求平衡。这种差异化的市场表现也提示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关注不同类型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风险状况。
六、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以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导的多层次竞争态势。首先,大型国有银行在同业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凭借其广泛的网点覆盖、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强大的资金实力,国有银行在同业拆借、资金清算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资产规模大、资金成本低,且在市场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同业业务的重要参与者。股份制银行激励机制灵活,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较强,发展速度较快。城商行和农商行则在区域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同业业务补充资金来源,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同业业务市场集中度较高,国有行和股份行凭借其规模和资源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领域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业务覆盖。其同业业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代付、同业投资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和资源的优化整合。工商银行为具备同业拆借资格的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资金融通服务,期限从隔夜到120天不等,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交易。2024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营业收入为6264.22亿元,同比下降3.82%;归母净利润为2690.25亿元,同比增长0.1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同业业务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其依托完善的业务体系和丰富的产品种类,为同业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建设银行的同业业务涵盖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投资、同业代付等多个领域。建设银行的同业业务规模庞大,成交量和加权平均利率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同时,建设银行注重同业业务的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2024年前三季度,建设银行营业收入为5690.22亿元,同比下降3.30%;归母净利润为2557.76亿元,同比增长0.13%。
七、行业发展趋势
1、数字化转型深化,科技赋能同业业务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将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深化阶段。未来,银行将更多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同业业务的处理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同业业务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科技赋能还将推动同业业务的创新,如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同业资产交易平台,提高资产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2、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方向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银行将积极参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推动资金向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倾斜。同时,同业业务也将更加注重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将ESG标准纳入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框架,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跨境同业合作加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将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同业合作。通过跨境同业拆借、跨境同业投资等业务形式,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跨境同业合作还将促进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未来,跨境同业业务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重要增长点,推动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2025-2031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共五章,包括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经验及案例,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趋势及策略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