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广西南宁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实施产业链“强补延”攻坚行动,构建东盟特色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图]

内容概要:南宁市被定位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的核心载体。当前,南宁市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以"一体两翼"空间规划为框架,构建了五象新区科创引领、东部新城高端制造、国际陆港枢纽经济的协同发展格局,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五大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形成"研发在五象、制造在东部、跨境在西翼"的产业生态,同时依托自贸试验区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合作。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优化区域协同机制,打造具有东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上市企业:润建股份(002929.SZ)T八菱(002592.SZ)华锡有色(600301.SH)广农糖业(000911.SZ)


相关企业: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狐灵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华数南机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三丰集团有限公司、老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华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神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南宁富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广西威能电气有限公司、广西柯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关键词:广西南宁市新质生产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智能制造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广西南宁市经济运行情况


南宁市被定位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即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战略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目标定位,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9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29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4161.81亿元,增长2.6%。

2020-2024年广西南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近年来,南宁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工业振兴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2.1个和1.2个百分点,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工业增长的核心引擎,电池产能累计突破85GWh,全年产值超过3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5%;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迈进,高速数据传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拓米项目成功填补广西柔性显示材料领域的技术空白;三是铝精深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加工能力突破100万吨,动力电池铝箔产能跃居全国前三;四是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太阳纸业二期、东盟现代生活用纸项目相继开工,法国爱森广西纸业产业链融合项目成功落地,推动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4%。此外,南宁市重点产业获得自治区层面高度认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四大工程入选自治区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化工新材料等六个产业集群获评首批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彰显了南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0-2024年广西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024年,南宁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实现12.3%的快速增长,创新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成效突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1家、累计超过2550家,广西瞪羚企业19家,新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2家。科技成果丰硕,荣获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59项,占全区获奖总数的37.8%,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产业创新步伐加快,新增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25个,220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营,"113工程"市校合作模式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南宁市成功入选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低空经济新赛道加速布局,率先开通全区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此外,企业创新主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南宁市龙头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新增3家产值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新增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11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入规工业企业182家,其中新建入规64家,为南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0-2024年广西南宁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量(单位:家)


三、广西南宁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南宁市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核心引擎,构建了"政策引领、产业筑基、创新驱动"的三维支撑体系。通过对接落实省级工业振兴和人工智能发展等重大政策,明确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同时配套出台市级创新促进、产城融合等系列措施,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网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制度支撑。


在产业培育方面,南宁市实施"三大工程"协同推进,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的梯次推进策略,打造具有东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以"双百双千"为目标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计划,将助力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高地。


此外,南宁市还将实施服务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研究出台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以“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赛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活用好金融工具,更好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广西南宁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南宁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列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跑出发展加速度"的战略路径。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系统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铸就核心引擎,以先进制造夯实产业根基,以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重点部署了四大专项行动:一是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二是实施“数智赋能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四是实施“科创引领行动”,优化产业链生态。这一战略部署体现了南宁市以系统思维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路径,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5年南宁市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方向


广西南宁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广西"工业强区"部署,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科技创新为引擎、数字经济为赋能,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形成服务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支撑的"三二一"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铝精深加工、食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通过深化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培育特色竞争优势。


2025年3月,南宁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阶段性成效。根据规划,2025年南宁将重点实施"聚链成群"工程,推动产业集群向智能制造、创新创造、高端升级方向转型发展。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打造南宁五象云谷AI智算产业园,构建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二是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三是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专项行动,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迭代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西南宁市重点产业布局


广西南宁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南宁市创新构建"一体两翼"产业空间格局,以五象新区为"一体"打造科创中心和总部经济双核,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等前沿产业;"东翼"以东部新城为核心,建设多式联运枢纽港和先进制造基地,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高端装备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及高端造纸、电子信息、绿色化工及循环经济、铝合金加工及新型建材等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西翼"依托国际陆港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跨境产业和枢纽经济。这一格局通过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形成创新引领、制造支撑、开放协同的现代化产业空间体系,为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南宁市“一体两翼”产业空间格局


南宁市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以"一体两翼"空间规划为引领,构建了"科创引领+高端制造+开放协同"的立体化发展格局。五象新区作为创新策源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东部新城打造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陆港则依托区位优势发展跨境物流和枢纽经济。全市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低空经济五大产业集群,形成"研发在五象、制造在东部、跨境在西翼"的产业协同生态。


从重点产业载体来看,各园区差异化发展特征明显。其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产业等;南宁江南工业园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等;五象南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等;邕宁新兴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铝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等;青秀东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兴宁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

南宁市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情况


南宁市重点产业链已形成以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比亚迪、多氟多为核心,构建电池-电机-整车全链条;电子信息产业由瑞声科技、拓米等领军,发展半导体封装-智能终端产业链;生物医药领域依托培力药业、中恒集团,打造中药民族药-医疗器械集群;人工智能产业以华为、浪潮为支撑,推动AI算法-智能制造应用;铝精深加工行业以南南铝业为代表,深耕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用铝领域。这些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引领和产能带动,正加速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广西南宁市重点产业链及代表性企业


广西南宁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南宁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初步形成"科创引领+高端制造+开放协同"的产业格局。依托"一体两翼"空间布局,五象新区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东部新城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国际陆港发展跨境物流与枢纽经济。未来,南宁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如下:


1、产业智能化升级加速


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进程加快,通过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向柔性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南宁智造"品牌。预计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将突破60%。


2、跨境产业链深度整合


充分发挥RCEP政策红利和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重点推进与东盟国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对接。通过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园区,构建"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跨境贸易"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枢纽。


3、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拓展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新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步伐。重点推进光伏发电、新型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铝精深加工、造纸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4、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崛起


依托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优势,加快推进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无人机物流、航空制造、低空旅游等新兴产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预计未来三年低空经济规模将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


本文采编:CY37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开云app存款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