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同时电能补给变更加安全、便捷。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胜任市区代步的任务。但利用其长途出行则比较困难,里程焦虑问题并未得到充分解决,无线充电成为解决续航焦虑的技术方向之一。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静态充电和动态充电两种形式:(1)静态无线充电:通过在停车位置安装充电垫,车辆在停车时自动开始充电,无需人工插拔充电线。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解决了充电线插拔的安全问题,但并未根本改善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问题。(2)动态无线充电:也称为“在行驶中充电”,涉及在道路上安装充电线圈,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底盘接收器接收能量。这种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显著减轻电动车驾驶者的续航焦虑,使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更接近传统燃油车。目前,全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已具备一定的规模,2023年市场规模达1亿美元,2024年市场规模超2亿美元。未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扩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加速普及,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无线充电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市企业:上汽集团(600104)、欣锐科技(300745)、威迈斯(688612)、安洁科技(002635)、万安科技(002590)、比亚迪(002594)、吉利汽车(00175)
相关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无线充电、电动汽车、
一、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概述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同时电能补给变更加安全、便捷。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静态充电和动态充电两种形式:(1)静态无线充电:通过在停车位置安装充电垫,车辆在停车时自动开始充电,无需人工插拔充电线。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解决了充电线插拔的安全问题,但并未根本改善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问题。(2)动态无线充电:也称为“在行驶中充电”,涉及在道路上安装充电线圈,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底盘接收器接收能量。这种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显著减轻电动车驾驶者的续航焦虑,使电动车的使用体验更接近传统燃油车。
相关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发布的《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核心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感应、磁场共振、电场耦合和无线电波四种方式。电磁感应是最常见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与变压器工作原理一致。当初级线圈接上某个频率的交流电源时,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次级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压,这样便把能量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此类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着局限性:由于两线圈之间气缝的限制,传输距离比较短,最远只能实现厘米级,而且空气间隙同样对电能传输效率有影响。
磁场共振式原理与声波共振类似,只要两个介质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就能够传递能量。这种方式的充电距离在电磁感应式与无线电波式之间,优点是传输功率较大,能够达到几千瓦,可以同时对多个设备进行充电,不要求两个设备之间线圈对应;缺点就是损耗很高,距离越远,传输功率越大,损耗也就越大,最麻烦的是必须对使用的频段进行保护。
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背景
近1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积极拥抱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既包括传统汽车的零部件生产供应网络,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控、电驱动系统以及电子产品和软件的供应体系,还包括充换电、电池回收等配套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在多个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中位居前列,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源于7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充分的市场竞争。
得益于电池、电机、电控等硬核技术的突破,充电桩等配套环境的日趋完善,以及消费者环保理念的提升等因素,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
随着新能源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充电桩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充电桩在数量、维护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且充电桩充电需求时间,难以满足车主的即时需求。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上升49.1%。2024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22.2万台,同比上升24.7%。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85.3万台,同比下降8.1%,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336.8万台,同比上升37.0%,桩车增量比为1:2.7。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胜任市区代步的任务。但利用其长途出行则比较困难,里程焦虑问题并未得到充分解决,无线充电成为解决续航焦虑的技术方向之一。
四、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相关政策
随着电动汽车的大量使用,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验证和试点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国际上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已超过30年,2007年后开始转向产业化技术研究,目前基础技术体系已相对完善。标准化及低成本化是当前国际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产业的重点,全球已成立了无线充电的“Qi”组织,制定了具有通用性强和便捷特征的标准,并规定了无线充电85kHz的频率,为电动车辆的静态和行驶态无线充电奠定了基础。国内市场,政府部门多次在政策中提及无线充电,支持企业探索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在此后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要推进无线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等新技术研发。
我国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充电技术路线。与消费类电子的无线充电不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门槛更高、系统复杂度更大,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化工作组提出了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路、磁路、通信协议及控制架构的技术路线,在避免陷入国外技术路线专利布局的同时,实现了与国外技术相当的性能及功能指标。目前,我国相继发布GB/T 38775《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系列8项国家标准,包括通用要求、特殊要求、电磁环境限值与测试方法、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含异物检测、活物保护、对齐导引等辅助功能要求)、商用车应用特殊要求,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将助力我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向产业化进程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现状
一些车企很早就开始探索无线充电商业化应用。2014年,宝马与戴姆勒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2018年,宝马推出首款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量产车型。其后,大众、沃尔沃、现代、本田、日产、丰田、通用等汽车企业纷纷加入进来,投入资金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24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特斯拉公司提交的四项新专利,这些专利均与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相关,而这也揭示了特斯拉未来可能采用磁共振等技术实现无线充电的愿景。一些国家也将目光投向动态无线充电领域,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2022年日本开始进行无线充电动力路面铺设及测试,目标是到2025年拥有实用技术;瑞典决定于2025年开通世界上第一条可动态无线充电的永久性电气化公路,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国约90%的公路和城市街道覆盖无线充电设施。
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我国积极布局。2015年,南方电网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率先建成国内第一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车道。2018年,上汽荣威推出首台实现无线充电的纯电动车型;一汽红旗在2020年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技术的红旗E-HS9;上汽智己于2023年3月正式落地旗下首个11kW大功率整车智能无线充电方案。于2024年年初通车的我国首条不限速高速路——杭绍甬高速在道路下面预留了电磁感应磁圈,未来无线充电型电动汽车可以在这条路上边行驶边补能。此外,华为、比亚迪、吉利、小米、蔚来等企业也在积极申请无线充电相关的专利。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已具备一定的规模,2023年市场规模达1亿美元,2024年市场规模超2亿美元。未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扩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加速普及,市场规模逐步增长,无线充电市场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趋势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聚焦于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实现多车并充的突破性能力,显著提升充电效率与资源利用率;二是不断优化传输功率与效率,力求在更短的时间内为车辆注入满格动力;三是强化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用户打造无忧的充电体验。未来,当无线充电技术达到高效能与经济性的双重标准时,将彻底颠覆传统充电模式,实现停车即充电的极致便捷。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www.xtrasounds.com)发布的《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开云手机官网入口网址 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章,包括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相关概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运行环境(PEST)分析、全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运营态势、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经营情况分析、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投资机会、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