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研究揭示上下夸克关键差异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天普大学、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使用超级计算机预测质子内部上夸克和下夸克的电荷、动量及其他属性的空间分布。
埃及开发出可用于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型电洞传输层
埃及中央冶金研究所(CMRDI)的科研人员使用硫氰酸银替代聚苯乙烯磺酸盐和硫氰酸铜,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可用于倒置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电洞传输层(HTL),并发现这种新的电洞传输层材料在电池中具有优异的效率和稳定性。
欧空局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开始图像生成测试
欧空局(ESA)发布了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Euclid Space telescope)获得的首批测试图像,在约1/4满月尺寸的视窗内,展示了大量恒星、星云、星系图样。这批图像由欧几里得望远镜的两台有效载荷——可见光仪(VIS)和近红外分光计与光度计(NISP)协作拍摄。
韩国实现4D观察量子自旋波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浦项加速器实验室(PAL)科研团队利用第四代线性同步加速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成功实现了对量子自旋波的4D观察。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用氦3冷却量子电路可大幅降噪
典型的超导量子电路,必须在极低温度下运行。但极低温度会使大多数液体都会变成冰,只有两种氦同位素3He和4He在毫开尔文温度下仍保持液态。
英国开发出触觉增强型机器人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研人员在《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快报》上发表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名为L3F-TOUCH的传感器,可增强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
奥地利科研人员发布“量子雪崩”研究进展
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触发超辐射和混合量子系统中的自旋反转储存》,为翻转自旋系统的集体行为研究及其实验控制提供了新见解。
美国研究揭示层状磁体材料特性
来自美国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科研人员揭示了一种“反”磁体材料特性,可应用于需要超精确和超快速运动控制的设备。
瑞典研究揭示真核细胞起源
瑞典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SciLifeLab)通过研究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a)基因组,为揭示真核细胞起源提供了依据。研究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
巴西将建设连接同步辐射光源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巴西将建设拉美首个最高级别生物安全(P4)实验室,也是首个与同步辐射光源相互连接的生物实验室。新实验室将建在国家能源和材料研究中心(CNPEM),该机构隶属于巴西科技创新部。
瑞典研究揭示葡萄糖转运蛋白转运过程
瑞典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SciLifeLab)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转运周期,并确定了GLUT蛋白对脂质的敏感性,对于理解人类生理和代谢的基本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
国际联合研究更精准测量μ子磁矩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开展Muon g-2实验,近期宣布了对μ子磁矩的最新测量结果,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美国科研团队首次观察到“量子超化学”现象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室观测到“量子超化学”现象,即同一量子态的粒子集体发生加速反应的现象。
国际科研团队发布人类Y染色体完整序列
《自然》期刊发表论文,公布人类Y染色体的完整序列,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增加了3000万对碱基,其中大部分来自卫星DNA。该结果填补了Y染色体长度50%以上的空白,纠正了原先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中Y染色体上的多个错误。
韩国研究查明二次谐波在非线性散射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BS)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联合科研团队,首次查明了二次谐波在非线性散射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以此制成光学计算机元件。
科学家发现抑制减重反弹的生物因子
机体为了应对长期饮食摄入减少和体重降低,机体自发性降低能量消耗,这种代偿性的能量消耗降低被称为“适应性生热效应”,是减重过程中引发体重反弹的重要机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抑制减重反弹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