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技术育种潜力巨大,有助于培育抗病、抗虫、抗旱新品种,大豆和玉米等主要作物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加速,有望推动种业竞争格局优化;行业供需现状而言,种业市场化深化发展背景下,下游农业市场需求成为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2022年我国种子产量和消费量约为2158万吨和2161.6万吨。进出口情况而言,2022年随着国内种价和需求波动整体种子进出口量小幅度下降,进口量仅为6.37万吨;出口量小幅度下降至2.77万吨。
一、定义及分类
种业是种子行业的简称,种子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烟、果菜、药、花卉、牧草、绿肥及其他种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子类别分为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其中良种才主要是市场上流通的主要种子产品。
二、行业政策
种业振兴屡获强调,行业进入强政策支持期。“二十大”以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获重点强调。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生物育种产业化、国家级联合育种攻关等工作,已在推进之中,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加强种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现代种业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提高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良种繁育能力,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三、发展历程
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在新中国成立后种业市场才开始初步形成,一开始主要由政府组织进行良种的普及和推广,我国种业市场经历了“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和“四化一供”的封闭式种业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市场改革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2000年《种子法》实施为标志,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化阶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众多持续增长机遇和开放环境使中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市场之一。中国种业发展成为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种子企业呈现出从“遍地开花”到“百强竞雄”空前繁荣的局面。
四、行业壁垒
我国种业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研发投入、规模经济性、技术要求等。尽管我国对植物新品种实施保护,对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和实收资本制度,但由于市场监管难度大、整体执法环境差,资本要求低,种子含量低,产品雷同,规模经济未充分显示出来等原因,进入种业门槛较低。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政企不分使得种业行业退出壁垒较高。“低进高出”壁垒的存在是造成我国种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大且呈无序竞争的主要原因。
五、产业链
种子行业处于农业生产的上游,被称作是农业的“芯片”,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种植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故而种子的研发和培育是种业产业链上游端最重要的部分,还包括农药和化肥等原料,中游端涉及了各种农作物种子的规模化种植和生产,下游方面主要是农产品收割完成的后续应用,按产品可分为蔬菜、水果、油料、粮食和林业等,按工艺可分为鲜食、初加工和深加工,终端应用主要有餐饮行业、医药行业、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等。
六、发展现状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足见种子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种子自身而言,科技含量高的才能更快更好地拓展市场,占领市场,为农民增产增收。我国种业正在快速发展,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有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也纳入商品的范畴,市场需求成为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种子产量和消费量约为2158万吨和2161.6万吨。2022年随着国内种价和需求波动整体种子进出口量小幅度下降,进口量仅为6.37万吨,出口量小幅度下降至2.77万吨。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种业政策重视程度提高,种业振兴、生物育种获重点强调
我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种业作为农业的核心领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近年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获重点强调,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级联合育种攻关等工作持续推进,推动我国种业品类和产品研发趋势加速推进,带动我国种业技术水平提升同时行业规模增长。
(2)国内种业教育和科研实力雄厚,是行业发展人才和技术基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持续普及和研究生等教育资源持续扩张,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农业产品关于国内亿万民众的饮食,是教育和研发的重心领域,政府重视下背景下,我国拥有众多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拥有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这些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种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3)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动种业产品多元化需求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种子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为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年轻一代精神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出生人口占比提升,对农业的亲近需求发展,农家乐、旅游农业和观赏苗木等行业发展,叠加短视频等宣发效果带动,我国种业多元化需求快速提升。
(4)国际合作加强,全球市场竞争力提高
国际化是种子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能够使种业企业得到更低的生产成本、达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种业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种业合作关系。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品种,我国种业在技术、品种和管理等方面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不利因素
(1)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影响科研积极性和投入
种业研究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而研究成果往往需要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使得育种工作的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投入。如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给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种业发展提供保障。
(2)国际企业冲击,国内种业竞争激烈,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随着全球种业市场的开放,我国种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相对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种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随着国内种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龙头具备研发和资金优势,而种业行业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下游农产品产量和收入,行业呈现出“强者越强”态势,随着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困境,甚至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实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监管也至关重要。
(3)育种技术相对落后,对企业发展造成技术和研发压力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育种技术体系,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我国的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相对落后,限制了育种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种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国内种业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力量才能保持竞争力。同时,需要加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技术和研发压力。
(4)自然灾害、虫害和气候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农作物种子的育种、制种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风灾、雹灾、涝灾、干旱与早霜冻害等严重自然灾害,玉米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红蜘蛛、蚜虫、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褐变粒、潜叶蝇等重大病虫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农作物生长和品质产生影响,或将直接导致种业需求减少,给种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需加强品种选育和适应性研究,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八、竞争格局
全球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国际企业拜尔、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和利马格兰等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种业市场随着需求推动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且全球份额持续提升,但我国整体农业生产条件相差较大,农户种植面积较小且作物品种繁多,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行业以中小企业和合作社,导致我国种子销售市场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2010年以来市场化持续推进,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隆平高科、荃银高科、苏垦农发、垦丰种业和登海种业持续布局种业,研发投入增长带动我国国内种业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隆平高科和苏垦农发种业营收分别为36.89亿元和19.26亿元,占比我国种业规模在1%-3%左右,相较美国等发达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预计随着市场持续加剧,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九、发展趋势
近年来草地贪夜蛾等虫害时而发生,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对种业的需求,而生物技术育种潜力巨大,有助于培育抗病、抗虫、抗旱新品种,是种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趋势,同时互联网普及,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可提高销售效率,降低成本,为农业供需便捷提供助力,我国种业对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视程度提高将推动我国种业国际化发展,全球市场竞争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开始我国逐步发放玉米和大豆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23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示初审通过的转基因玉米(第二次)、大豆(第一次)品种,预计2024年将正式制种销售,转基因各类型作物市场化推广加速,目前国内转基因种子价格明显高于非转基因种子,在转基因替代非转基因的背景下,无法拿到转基因性状授权的中小种企将被淘汰,能获得转基因性状授权的中大型种企有望实现市占率的提升,未来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推进有望强化龙头种企的竞争优势,优化行业格局。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3年中国种业产业市场现状简析:政策推动市场监管持续趋严,行业健康发展[图]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总2015年的117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471.8亿元左右,细分农产品来看,玉米和水稻种子仍是主要占比,2022年我国玉米种子和水稻种子市场规模分别为422.7亿元和341.5亿元左右。
2021年种业重点企业对比分析:隆平高科VS登海种业VS荃银高科VS农发种业VS敦煌种业VS新农开发 [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2020年中国种子市场规模1300亿元,产量达2058.4万吨[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核心地位,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