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项目经验壁垒
3、资金壁垒
4、人才壁垒
四、产业链
五、行业现状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七、竞争格局
八、发展趋势
1、近期建设目标
2、中期建设目标
3、远期发展目标

智慧公路

摘要:总的来看,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公路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公路与高速公路市场未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5G商用之后的改造需求,行业的规模将保持总体的稳定,市场需求将由一到三线城市下沉扩散,硬件设施仍将是最大的但增速将逐渐放缓,智慧决策、管控及服务方面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2022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接近2035.8亿元,同比增长8.54%,2015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1%,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发展。


一、定义及分类


智慧公路指着眼安全、高效、创新、可持续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等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工程技术,构建全域感知、泛在互联、融合计算、自主决策、智能协同、服务触达等能力,实现建设、运营、养护、服务全寿命期智慧化的新一代公路系统。


智慧公路可以通过感知基础设施与多网融合的通信设施,实现海量公路数据的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大带宽的实时动态采集和传输,从而全面、准确掌握每段路、车、结构物的状况,协助智能车辆实现环境感知和运动行为控制,最终显著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交通行业与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智慧公路建设内容


二、行业政策


智能化正成为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快步走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转型。智慧交通是国民经济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领域,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政府为了不断推进智慧公路技术、设施、装备等方面的防止,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印发了《“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在交通安全、道路畅通、社会服务三个重点业务领域,引导智慧交通管理发展。

智慧公路行业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智慧公路解决方案融合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等众多先进技术,掌握这些技术并将其熟练应用于智慧交通系统中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此外,由于产品专用性较强,业主在购买产品后必然要求企业提供及时、专业、长期的服务。因此,技术因素是制约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项目经验壁垒


智慧公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城市公路交通的智慧化管理,其技术先进性、性能稳定性以及售后服务及时性对于交通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在选择产品时都较为谨慎,一般会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品质优良、项目实施经验丰富的企业。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由于缺少项目运营经验和品牌知名度,在项目竞标中难以胜出,在市场开拓时必将面临一定的困难。


3资金壁垒


智慧公路解决方案的资金壁垒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由于国内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招标方对竞标企业的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中标企业需准备更多的资金以应付项目前期的资金垫付需求。资金壁垒可以有效防止一些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弱的企业进入大型高端项目中;而对于在智慧公路解决方案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一定份额的企业来说,继续扩充资金实力是保持和提高市场份额,增强行业竞争地位的必备条件。


4人才壁垒


智慧公路行业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须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深入了解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故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知识复合型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在该领域具备持续的竞争力。目前国内从事智慧交通行业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期,从而形成了较强的行业进入壁垒。


四、产业链


经过多年发展,智慧公路行业具备完整的、成熟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下游客户受国家行业政策指导,具有明确的交通信息化布局,积极推进智慧公路,对公司产品和服务具有稳定的、广阔的消费需求。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交通信息化项目的软硬件制造商,主要包括计算机、通讯设备、监控设备、照明设备、供配电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系统等。上游供应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公司受其发展制约较少。同时,随着智慧交通行业所应用的云计算、物联网、5G、GPS/北斗定位、大数据等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门槛不断降低,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公司产品和服务新应用场景的挖掘和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智慧公路行业产业链
硬件制造商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服务供应商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文安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游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银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地方政府部门
地方交通管理部门
下游


五、行业现状


总的来看,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公路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公路与高速公路市场未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5G商用之后的改造需求,行业的规模将保持总体的稳定,市场需求将由一到三线城市下沉扩散,硬件设施仍将是最大的但增速将逐渐放缓,智慧决策、管控及服务方面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2022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接近2035.8亿元,同比增长8.54%,2015年到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1%,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发展。2022年我国智慧公路行业智慧设施规模达到341.6亿元,近几年增速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高清摄像头等设施的完善,硬件设施的需求显著增长。此外智慧决策、管控及服务方面,得益于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后台数据中心能力增强,市场增长更为显著,增速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2022年我国指挥决策、管控及服务方面行业市场规模接近205亿元,同比增长5.9%。

2015-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了智慧公路行业发展


最近十年,围绕智慧公路系统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加强充电、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引导绿色公交出行,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出行;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2)智慧公路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拥堵状况日益蔓延,道路建设的速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全社会对智慧公路出行需求日益凸显,预计未来本行业市场空间仍然广阔。充足的市场需求将为本行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3)技术进步为智慧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产品对市场需求的满足能力越来越高,各种新应用的产品化、市场化使得市场规模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同时,新的商业应用机会不断涌现。以ETC为例,当ETC普及后,其应用领域可以扩展至停车场管理系统,而若能实现与其它车载导航、通讯模块、移动互联网的紧密结合,ETC则有潜力成为交通运输电子支付体系的关键环节。整体来看,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提升了现有智能交通产品应用的客户满意度,还能够不断满足客户的潜在需要,甚至引导客户需求。


2、不利因素


(1)有关智慧公路的统一认识和整体规划缺乏


交通行业对智慧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有共识,但对智慧公路的内涵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没有形成共识,存在“为智慧而智慧”的不良发展势头。从14个省份发布的智慧公路建设指南等指导性文件来看,各地对智慧公路的发展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分级分类等具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和追求。有关智慧公路建设的发展理念、指导文件等参差不齐,造成智慧公路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难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也易产生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情况,亟待成体系研究和完善智慧公路发展建设策略。


(2)智慧公路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


整体上,智慧公路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框架体系。当前,智慧公路涉及的标准规范集中在基础通用标准和服务标准层面,而智慧公路建设所需的诸多设施/设备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导致促进新技术应用的关键性技术标准明显缺失。同时,智慧公路建设普遍存在“一地一方案”“一路一方案”的情况,全国统一的智慧公路建设标准体系框架仍为空白。数据系统之间、设施/设备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存在困难,难以实现高效的互联互通。


(3)支持智慧公路发展的创新性政策规章缺失


智慧公路建设需要建设单位、运营管理部门、用户部门、政府部门等多元主体参与,但智慧公路的投资主体、投融资模式、服务内容以及收费定价、收费方式等都未以政策规章的形式予以明确。由于上位法律法规的支持缺失,导致创新性政策规章滞后于实际发展需求,制约了智慧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需要深化阶段性法律法规、各级管理政策、社会共识、人文伦理等研究,才能明晰并探讨解决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商业运行面临的责任归属、市场监管、成本分摊、价值分配、商业保险等诸多复杂因素。


(4)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尚未理顺


实现智慧公路的功能价值,需要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治理。除了交通主管部门,还需气象部门开放技术数据、公安部门完善安全通行标准、工信部门研究车辆设备前装准则等。目前,我国缺乏多部门协同推进智慧公路发展的机制,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造成信息不共享、政策不完善、标准不统一。


七、竞争格局


智慧公路市场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地域性强。各地智慧公路解决方案项目多由当地的系统集成企业实施,绝大多数企业为规模较小的地方性系统集成商。目前主要致力于公路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有皖通科技、中海科技、亿阳信通、万集科技、银江股份、金溢科技等。其中皖通科技主要布局在安徽省,万集科技主要布局在华北地区,银江股份、金溢科技、中海科技主要布局在华东地区。

智慧公路解决方案重点供应商介绍智慧公路市场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地域性强。各地智慧公路解决方案项目多由当地的系统集成企业实施,绝大多数企业为规模较小的地方性系统集成商。目前主要致力于公路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有皖通科技、中海科技、亿阳信通、万集科技、银江股份、金溢科技等。其中皖通科技主要布局在安徽省,万集科技主要布局在华北地区,银江股份、金溢科技、中海科技主要布局在华东地区。智慧公路解决方案重点供应商介绍


八、发展趋势


我国智慧公路建设主要分为近期(到2028年)、中期(到2035年)、远期(到2050年)3个阶段。近期,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发展框架,解决突出问题,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深化示范试点,确保取得初步成效。中期,全面提升相应技术的路网应用范围、数智驱动管理服务能力,建成区域级智慧路网,基本建成智慧公路网络体系。远期,关键技术全面自主可控,支持公路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全天候应用,全面建成智慧路网,以产业化发展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


1、近期建设目标


1)重点区域实现“保安全、疏拥堵、强服务”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重点针对主干道、易拥堵道路提升精准感知、精准管控、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区域级智慧路网,实施跨路段、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管控和整体服务。面向易受恶劣天气影响、位于灾害多发区域、历史事故多发的高风险路段,采用智慧化监测、预警、引导手段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针对高速公路的城市出入口、城镇过境和主通道的拥堵路段,以智慧扩容等形式提升通行能力10%以上。


(2)重要通道实现“强衔接、重配套、优功能”


对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的公路通道,新建项目实现全寿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改扩建项目实现“改扩建–运营养护”全链条的数字化运行管理与服务以确保道路通畅,在役公路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改造。重点运输通道实现全天候、全要素、全过程实时监测,综合采用车道级管控、特别通行管理、恶劣天气安全保障等管控方式支持实现准全天候通行;部分具备条件的繁忙通道提供车路协同安全提醒和信息服务;主骨架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重点区域及若干主通道实现出行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便利化。此外,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跨地区统筹布局,统一标准、同步建设,形成全国性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


(3)重大构造物实现“全测、全控、全防”


以跨江、跨海、跨峡谷桥梁为重点的重要桥梁,全面实现设施健康状况、交通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形成关键信息主动安全预警能力。有条件的长大隧道建成智能监控及运行、风险应急处置能力,高边坡、支挡结构等构造物应用结构安全监测和灾害风险防控措施。


(4)消除路网的共性突出问题


采用应急指挥智能协同,全天候通行保障,准自由流收费,重点车辆精准监控,数字化、智能化养护管理等技术,使高速公路、具备条件的国道/省道有序提供“全天候、秒过站、快响应”的道路通行保障服务,人性化的服务区服务,经济高效的养护管理。完善“两客一危”车辆安全监控能力,建成部、省两级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覆盖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等综合功能。


2、中期建设目标


(1)数字化转型成效凸显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全面建成智慧路网,实现协同管控和服务。新建国家公路基本实现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在役干线公路数字化覆盖率大幅提升,重大桥梁和隧道具备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运行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成部、省两级联网的公路行业大数据中心,聚集行业数据资源,实现多源数据深度融合和智能分析。在公路全寿命周期各环节普及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化并完善设计、建造、管理、养护、服务全过程。BIM设计、智能建造、路网云控平台、全寿命周期预防性养护、自由流收费、伴随式出行服务、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智慧化场景得到推广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及交通行业生产方式变革。


(2)科技创新应用全面增强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等信息技术,自助设施、智能服务终端、自动化作业、无人机、AI/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智能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BIM设计、智能建造、自由流收费、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新能源、卫星导航服务等方向的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化设施/设备普及应用,部分国内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影响力.



(3)公路网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在具备条件的城市群,高速公路拥堵路段全面实施智慧扩容,使通过能力提升20%以上。重点区域及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实现车道级管控,显著提升车辆通行速度;具备条件的重要运输通道实现车路协同辅助驾驶,大幅提升通行安全和效率水平;个别通道实现货车自动驾驶运行。大规模实施快速化、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养护作业,精准开展养护决策,使道路拥堵情况明显缓解,因养护或天气原因封路次数大幅减少,显著降低养护的时间、人力、资金等成本。


(4)安全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全国干线公路网基本形成准全天候的通行保障能力,具备条件的通道实现全天候通行。综合应用智能化应急响应及灾害救援技术、“一路多方”协同平台,大幅提升对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效能。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体系、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相关数据构建“公路综合风险一张图”,实现全部高速公路、重点国道/省道的路网风险辨识及应急管理智能化。


(5)经济社会价值更为突出


国家公路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的融合更为深入,智慧公路相关的数字产业经济形成规模,有效提高在国家数字产业经济中的占比。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全面实现准自由流收费,智慧服务区功能完备、服务便利;丰富信息服务的渠道数量和内容质量,提高社会公众对公路服务水平的满意度。


(6)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省级路网云控平台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全部实现部、省两级联网,全面形成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省道运行状态的精准监测与管控调度能力。全面部署不设站的新一代智能收费系统,提供对公路里程税的技术支持。部、省两级公路综合养护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支持路网资产养护管理的全面管控与科学部署。部、省两级农村公路数字化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建成,形成农村公路“一张图”管理能力,支持实现农村公路“四好”建设目标。


3、远期发展目标


到2050年,我国全面建成智慧公路网络体系,智慧化能力实现全要素、全场景、全天候、全周期覆盖。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普及化应用,智慧公路工程广泛实施,关键技术系统自主可控,通道运输能力及运行效率、路网安全水平均大幅提升。智慧建造、智慧养护、智慧运营、智慧服务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前列,智慧公路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智慧公路建设目标到2050年,我国全面建成智慧公路网络体系,智慧化能力实现全要素、全场景、全天候、全周期覆盖。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普及化应用,智慧公路工程广泛实施,关键技术系统自主可控,通道运输能力及运行效率、路网安全水平均大幅提升。智慧建造、智慧养护、智慧运营、智慧服务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前列,智慧公路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智慧公路建设目标

版权提示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扩展阅读
2023年中国智慧公路行业全景速览:技术的升级迭代为行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图]
2023年中国智慧公路行业全景速览:技术的升级迭代为行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图]

2022年我国智慧公路行业智慧设施规模达到341.6亿元,近几年增速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4G网络,高清摄像头等设施的完善,硬件设施的需求显著增长。

智慧公路 2023-10-19
2023年中国智慧公路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图]
2023年中国智慧公路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图]

2019年以来,我国智慧公路市场规模持续上涨,2022年,我国智慧公路市场规模为3519.8亿元,同比增长22.45%,预计到2023年底,我国智慧公路市场规模将上涨至4367亿元。

智慧公路 2023-10-13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开云app存款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