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和环境均有了较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持续增加。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8年的22801.8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24444.7万吨,这种增长趋势无疑加大了垃圾处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未来,垃圾分类行业规模将不断增长。
一、定义及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垃圾分类装置,按照指定时间、种类,将该项垃圾放置于指定地点,由垃圾车予以收取,或投入适当回收系统。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通常,垃圾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垃圾分类行业主管部门为生态环境部,其主要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提出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等。
行业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其主要活动包括开展全国环保产业调查,环保技术评价与验证,参与制定国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行业技术标准等;为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市场信息;组织实施环境保护产业领域的产品认证、工程示范、技术评估与推广。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布相关政策推动垃圾分类行业发展。如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其中提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合理布局建设收集点、收集站、中转压缩站等设施,健全收集运输网络。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废旧家电、电子产品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环节预处理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因地制宜健全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三、发展历程
我国“垃圾分类”口号的首次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勤俭建国”的大背景下,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的头版头条发表了《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文章,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次出现了垃圾分类的口号,同样,北京也成为全球公认的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城市。随后1996年,在北京市政府指导下,西城区大乘巷社区成为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这也是我国“垃圾分类”真正意义上的开始。2000-2014年,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如2000年,原建设部下发《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2003年公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2007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2015年开始,我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工作也驶入了快车道。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垃圾分类行业涉及复杂的分类标准和技术要求,需要先进的分类设备和技术支持。而且不同的垃圾类型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回收、焚烧、填埋等,这要求企业具备对各种垃圾特性的深入了解和相应的处理基础。新进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可能会在处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导致分类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其业务开展和竞争力。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垃圾分类行业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其技术设备和处理方法。新进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可能难以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导致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2、资金壁垒
垃圾分类涉及到各类垃圾处理设备的购买和安装,例如分类垃圾桶、垃圾压缩设备、运输车辆等。同时,还需要建设或改造垃圾处理设施,以适应垃圾分类的需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此外,运营和维护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资金支出。垃圾分类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垃圾分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垃圾也需要进行运输和处理,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这些运营成本可能会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
3、市场壁垒
垃圾分类行业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竞争格局,现有企业可能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一定的市场压力。新进入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式来提高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同时,消费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也需要时间来培养,这对于新进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从垃圾分类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是指垃圾生产、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垃圾生产是指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垃圾,是垃圾分类产业链的起点;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涉及到垃圾收集设备、垃圾转运设备的使用,以提高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效率。中游是指垃圾分类环节。下游是指垃圾处理市场,主要是指通过焚烧、卫生填埋、资源回收、堆肥及其他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境服务产业的上市公司,公司业务领域包括固废处理业务、能源业务、供水业务和排水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生态生活全链接的完整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涵盖固废、清洁能源、水务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具备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服务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全方位服务能力。在固废处理的前端,针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进行分类智慧化监控,打造大市政智慧环卫中枢,实时展示区域城市管理的综合情况,打通市政、环卫、物业等城市管理业务体系,让垃圾分类变得高效、智能、便捷,从而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精细化管理。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4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59%;实现净利润14.70亿元,同比增长25.47%。
(2)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城市环境服务和环保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公司业务板块涉及城乡综合环境服务、垃圾焚烧发电、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垃圾分类、收运、末端处置。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拥有先进的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在垃圾焚烧装备领域,公司拥有目前最先进的比利时Energize往复式机械炉排炉技术,通过创新升级、开发出全规格、系列化的新型高效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该设备配合烟气处理组合工艺技术,排放指标满足欧盟的2010标准。此外,公司的设备制造还覆盖了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分类、转运系统、车辆装备等领域。2023年,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据统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55亿元,同比减少2.89%;归母净利润为3.26亿元,同比增长158.90%。
六、行业现状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习惯和环境均有了较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持续增加。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8年的22801.8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24444.7万吨,这种增长趋势无疑加大了垃圾处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通过有效的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未来,垃圾分类行业规模将不断增长。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环境保护推动垃圾分类行业发展
环境保护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生态平衡,而垃圾分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进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未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垃圾分类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垃圾分类智能化发展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而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智能化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的自动化、智能化监管和数据分析,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3)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开始倡导垃圾分类,以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村庄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加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中处理、管网截污、分散处置、生态治污等技术模式。该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作出重要贡献。
2、挑战
(1)市民分类意识淡薄
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意义并不了解,因此难以形成自觉的分类习惯。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市民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此外,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收集点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收集点的数量和分布不够合理,使得市民投放垃圾不够方便。这也可能导致市民对垃圾分类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分类意识。
(2)成本上涨挑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推动,垃圾分类的要求和标准日益严格,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包括购买更先进的分类设备、建设更多的处理站点等,从而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治理和修复,这也会增加运营成本。
(3)垃圾分类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有的垃圾分类技术在识别精度和分类效率方面还有待提升。由于垃圾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目前的分类技术往往难以准确识别每一种垃圾,导致分类效果不理想。同时,分类过程中也常常存在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影响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垃圾分类技术还需要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加强。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垃圾分类仍然依赖人工进行,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也容易导致分类不准确。因此,需要研发更加智能和自动化的垃圾分类技术,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八、竞争格局
随着政府对垃圾分类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该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行业相关企业包括瀚蓝环境、伟明环保、中原环保、中国天楹等。未来,随着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些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产业链整合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推动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九、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将越来越普及。这些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垃圾类型,自动分类,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垃圾处理流程,提高分类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为降低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可选择多元化垃圾处理方式。此外,联合办公与跨区域合作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将有利于形成区域性和产业链式的协同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垃圾分类的效益最大化和资源回收利用。
开云电竞官方网站下载安装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4中国垃圾分类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不断增强,垃圾分类技术加速创新[图]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存量约70亿吨,生活垃圾已经给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既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坏境。通过减量、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