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农业保险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不仅跃升为全球农业保险市场的佼佼者,还在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24年1-4月,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49.54亿元,同比增长6.21%。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已经显著扩大,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等多个领域。自2007年仅对玉米、能繁母猪等6个品种提供保险保障以来,到2023年,保险品种已扩展至约300种农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在产品多样性和服务广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定义及分类
农业保险是保险机构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分类可以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一切险。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农业保险行业主要监管机构包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并促进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此外,境内保险业还接受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审计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2、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为了减轻农民的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积极推动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2024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稳步拓宽大宗农产品保险等覆盖面,鼓励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和养殖业保险。提升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精准性,着力提高小型农户投保率。创新发展收入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发挥农业保险在防灾减灾、灾后理赔中的作用。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创新发展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投保简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领取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年金产品。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风险保障。通过“扩面、增品、提标”,大宗农产品保险等覆盖面的拓宽,能够更好地覆盖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风险,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损失,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年至2006年的萌芽期,这一阶段是中国开始加强对农业保险政策和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时期,主要涉及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等内容。
2007年至2012年的启动期,这一阶段是中国开始大规模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项目、完善试点机制的时期。主要涉及扩大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范围、增加能繁母猪等特色品种、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等内容。由于当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了更多支持力度,以及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差异化调整。
2013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期,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市场化的全面覆盖型政策性农产品体系,并逐步推进与商业性产品深度融合的时期。主要涉及实施价格“随行就市”改革、“期货+保险”模式、“物化成本+收入”模式等内容。
四、行业壁垒
1、市场准入壁垒
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受到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由于农业保险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质、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新进入者必须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且需满足一系列复杂的法规和标准。此外,农业保险业务需要保险公司具备专业的农业风险评估和产品开发能力,这要求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人才培养,增加了进入行业的难度。
2、技术与专业能力壁垒
农业保险行业要求保险公司具备高度的技术专长和专业知识。农业风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涉及气象、病虫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保险公司需要开发精确的风险评估模型,设计合理的保险产品,并提供高效的理赔服务。这不仅需要保险公司拥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风险管理工具,还需要有一支了解农业特点的专业团队。因此,技术与专业能力的壁垒对于新进入者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资本与规模经济壁垒
农业保险行业通常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和规模经济来实现成本效益。由于农业保险的保费相对较低,而风险管理和理赔服务的成本较高,保险公司需要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业务运营和风险准备金的储备。此外,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分散风险,降低单位成本。新进入者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很难实现成本控制和风险分散,这构成了进入农业保险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壁垒。同时,已有的大型保险公司通过规模优势能够提供更优惠的保险费率和更全面的服务,增加了新进入者的市场竞争压力。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农业保险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数据服务供应商、硬件设备供应商、软件设备供应商等,数据服务供应商主要提供保险用户的数据信息,硬件设备供应商生产的设备包括服务器、芯片等,软件设备供应商生产的设备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体等软件设备。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农业保险供应商。产业链下游为农产品生产商。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成员和标志性企业,保费规模居全球财险市场前列。公司于2003年11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香港上市“第一股”。人保财险的主要业务涵盖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农业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船舶保险等人民币及外币保险业务。中国财险拥有超过3600个农险产品,实现了对近300种农畜产品的保险全覆盖,包括“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果盘子、肉案子”等,积极发展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从保产量损失向保价格收入升级。2023年,中国财险农业保险业务营收为527.88亿元,同比增长1.40%。
(2)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公司之一,其保费规模位居国内财险市场第五,其中农险业务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政策性健康险业务位居财险市场第三。中华联合保险是探索推进政策性粮食保险的开拓者,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风险保障。公司开发了500余个现行保险产品,保险责任覆盖气象灾害、意外事故、病虫草鼠害以及市场风险等。中华联合保险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海水稻种植保险,为新型粮田种植生产提供保障。2023年中华联合保险原保险合同中,农业保险业务收入为166.01亿元,同比增长15.98%。
六、行业现状
中国农业保险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不仅跃升为全球农业保险市场的佼佼者,还在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24年1-4月,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49.54亿元,同比增长6.21%。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已经显著扩大,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等多个领域。自2007年仅对玉米、能繁母猪等6个品种提供保险保障以来,到2023年,保险品种已扩展至约300种农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在产品多样性和服务广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中国农业保险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业保险的发展,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利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保险市场潜力巨大。此外,国家对农业保险的重视也体现在不断推出的新政策和指导意见中,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技术创新与产品多样化
技术进步为农业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风险评估更加精准,保险产品设计更加科学。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农户的保险需求。同时,创新的保险产品,如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为农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拓宽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深度,提高保险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链整合
中国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链整合的关键时期,这为农业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随着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农业保险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还可以与农业信贷、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相结合,形成综合金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农民收益的增加。此外,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挑战
(1)风险管理与服务能力不足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这给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包括提高承保理赔的精准性、优化保险服务流程、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等。然而,当前农业保险行业在风险管理和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2)保险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相对较少,覆盖面较窄,难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市场上缺乏针对这些需求的保险产品。此外,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差异化,也限制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3)农户保险意识与参与度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的农户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和理解有限,导致他们的保险意识薄弱,参保意愿不强。此外,由于一些地区的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了解不足,也进一步抑制了他们的参保积极性。据统计,尽管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参保率仍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八、竞争格局
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参与者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专业农业保险企业和综合保险企业。尽管市场参与者众多,但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了清晰的梯队格局。第一梯队主要包括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太保财险等公司,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面对农业保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引发的广泛赔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规划和应对能力,这使得他们在竞争中占据了显著优势。第二梯队由国寿财险、平安财险、国元农险、安华农险、中原农险等公司组成。第三梯队公司包括大地财险、北部湾财险、太平洋安信农险等。第二、第三梯队主要由专业农险企业主导,他们凭借对农业保险领域的深入理解和专业经验,在市场中稳步前行。未来,随着农业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升。
九、发展趋势
1、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农业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农业保险行业将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散机制,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保险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和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此外,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业科技、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提升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能力。这些体制机制的完善,将为中国农业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农业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专业化程度将成为推动其前行的关键动力。未来,农业保险行业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农业保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行业将深化对农业保险产品的研究和创新,推出更加精准、高效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此外,农业保险服务也将更加专业化,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风险保障和理赔服务。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中国农业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数据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要素在农业保险行业中的配置效率将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农业保险行业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灾害风险、市场需求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精准定价、精准承保和精准理赔。同时,行业将加强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资源配置。这一趋势将推动中国农业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风险保障水平,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2年农作受灾面积、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及赔付率分析[图]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各种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及冷冻等)每年都给国家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政府为此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防灾,救灾和抗灾。2020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850.8千公顷,同比增长0.9%;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996千公顷,同比增长3.6%;农作物成灾面积为799万公顷,同比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