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上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逐渐从住宅建造领域扩展到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在住宅建造领域,装配式建筑占据了总量的70%以上,成为主流建造方式之一。在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受到青睐,其应用比例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符合环保理念的建造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定义及分类
装配式建筑是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代表,符合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可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升板升层建筑等。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装配式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改委主要负责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审批重大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立项和投资,以及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责任。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确保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研究拟订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装配式建筑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等,主要负责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组织并承担标准的编制工作,建立行业团体标准体系,开展团体标准的编制。组织实施行业统计,开展行业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组织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开展技术培训,培养装配式建筑产业领域人才,提高全行业的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等。
2、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出许多相关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如《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加快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推广标准化设计能够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重复劳动,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降低设计成本。标准化设计还有助于确保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为后续的生产、施工等环节提供便利。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确保装配式建筑在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标准可依,提高整体建设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标准体系的完善也将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装配式建筑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其复杂性和创新性上。首先,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需覆盖工程结构、机电、装饰等多个方面,且要求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和制造,这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其次,装配式建筑在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需要高度协同,技术要求复杂,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克服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一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虽然成熟,但不符合国内现行建筑要求规范,难以直接引入,这也增加了技术壁垒的难度。
2、资金壁垒
装配式建筑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这主要体现在前期的重资产投入上。首先,建立预制构件的生产线需要大量资金,包括购买和安装自动化设备、建设高标准的生产厂房、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等。其次,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周期通常较长,且资金回笼速度慢,企业需要有强大的现金流来支撑项目运营。再者,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将很难在行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3、人才壁垒
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人才壁垒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短缺和人才培养周期长等方面。首先,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在设计、技术、制造、安装等关键环节上,缺乏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其次,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而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和系统的培训。因此,企业在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时,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装配式建筑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水泥、钢材、木材、铝材等原材料以及建筑设计;产业链中游则为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和装配。预制构件生产公司负责将原材料加工成预制构件,包括墙板、楼板、楼梯、阳台、门窗等;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建筑项目开发商以及运营维护等。
从上游来看: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预制构件的品质和建筑的整体性能。因此,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木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人均林木资源比较匮乏,因此木结构装配式建筑不宜大范围推广。而水泥和钢铁作为传统建筑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从下游来看:建筑项目开发商是装配式建筑产品的最终用户,他们的需求和偏好直接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随着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认识的加深和接受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运营维护阶段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开发商和业主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如果装配式建筑在运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将有助于提高开发商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进而推动他们在更多项目中采用装配式建筑。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铁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中铁旗下唯一的高科技创新型装配式建筑业务平台。中铁装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依托各大生产基地,大力提升产品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涵盖装配式结构材料、装配式墙体材料、装配式内外装饰材料等,致力于打造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重点发展“装配式+”业务,深挖特定行业市场需求,如装配式+居住系列、装配式+公共系列、装配式+商业系列、装配式+工业系列、装配式+基建系列等,提供产品化+模块化整体解决方案。2021年,中铁装配装配式建筑产品及服务营业收入为4.19亿元,同比下降55.01%。2023年,营业收入上涨至14.76亿元,同比增长133.98%。
(2)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劲实力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20日。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勘察、设计、安装,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建筑装修装饰、建筑幕墙的设计、施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水泥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等的生产、销售。宁波建工的装配式建筑业务涵盖了设计、生产、施工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宁波建工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宁波建工营业收入逐年上涨,2023年,宁波建工营业收入达226.73亿元,同比增长3.69。2024年1-3月,宁波建工营业收入为56.72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减少0.43%。
五、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上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51.35%至12.32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逐渐从住宅建造领域扩展到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在住宅建造领域,装配式建筑占据了总量的70%以上,成为主流建造方式之一。在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受到青睐,其应用比例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符合环保理念的建造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六、发展因素
1、机遇
(1)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对住房、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急剧增加。传统的建筑方式难以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而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速度快、周期短的优势脱颖而出。通过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方式,装配式建筑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随着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在拆除重建、功能改造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2)消费者认知提升
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的提升,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过去,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其质量不如传统建筑,缺乏个性化和美观性。然而,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功案例的积累,消费者的认知正在发生改变。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控制,保证了建筑的质量;通过设计的创新,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个性化和美观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环保节能的特点,符合现代消费者对绿色生活的追求。随着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认知的提升,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
(3)技术创新推动
技术创新是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还降低了施工成本和能耗。同时,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装配式建筑将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为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2、挑战
(1)成本问题
装配式建筑在成本方面面临显著挑战。首先,预制构件的制作、运输和安装等环节的成本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预制构件需要高精度的生产设备和复杂的生产工艺,以及严格的运输和安装要求。其次,装配式建筑的前期投资较大,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这增加了项目的财务风险。高成本问题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一些项目在成本效益分析时难以与传统建筑方式竞争。
(2)技术挑战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挑战主要体现在设计、生产、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设计方面,装配式建筑需要采用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这要求设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生产方面,预制构件的生产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工艺,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方面,现场的装配作业需要精确的测量、定位和连接技术,以及熟练的施工人员。此外,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和适应性等,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装配式建筑行业面临的又一挑战。
(3)市场认知不足以及推广困难
市场认知不足是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另一大挑战。由于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建筑方式,许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其了解有限,对其质量、耐久性和维护等问题存在疑虑。这种认知不足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此外,传统建筑观念的影响也使得一些人对装配式建筑持保守态度,难以接受这种新型建筑方式。由于认知不足,装配式建筑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难以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和特性;另一方面,传统建筑方式的惯性思维使得一些开发商和投资者对装配式建筑持观望态度。此外,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推广还需要克服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都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七、竞争格局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企业竞争梯队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大中型央企、国企为主,如中建集团、中铁装配、宁波建工、上海建工等。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资源优势,在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均表现出色,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第二梯队为以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为主,如远大住工、鸿路钢构、杭萧钢构、全筑股份、江河集团等。这些企业在细分市场和特定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在特定领域和细分市场中寻求突破,为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第三梯队主要由中小型企业构成,这类企业通过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在市场中寻求突破。
八、发展趋势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正迈向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市场接受度日益提高,随着消费者与开发商对其优势认知的加深,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同时,标准化与模块化成为关键趋势,通过统一标准和规范,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此外,产业链不断完善,各环节间协作日益紧密,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这些积极因素共同作用下,装配式建筑行业将实现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重磅发布《2024年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根据中国装配式建筑网数据显示,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自2014 年起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 2014年的 404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的 4420.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81.9%。
2022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产业链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数据显示,2018年及以前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增长,随着整体房屋价格高涨具备实际购买能力者数量持续下降,2019-2022年以来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2022年开工面积为43亿平方米,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因具备方便,可重复使用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等优势占比整体新开工面积持续上升,2022年占比已达25%。
2022年中国装配式建筑政策分析:要求继续推广装配式建筑 [图]
近年来,由于装配式建筑能有效节省资源、不太受环境制约且操作模式机械化、缩短工期、可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排放等,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6-2022年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政策和指导意见。